PDF版
下一版
上一版
5:记者走基层
总第38期 >
2011-10-27
编印
返回阅读
|
视觉导航
定安黄竹民间艺人巧塑周岁粿 深受群众喜爱
刊发日期:2011-10-27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用面粉手工制作饰品,不仅需要别出心载的创意,还需要操作者的心灵手巧,是民间一种不可多得的手艺。定安县黄竹镇有一手工制作小孩周岁粿的“世家”,制作的面粉饰品栩栩如生,颇受群众欢迎。
24日,记者慕名开车前往黄竹镇一探究竟,上午10点,记者一行在黄竹镇政府工作人员的指引下,来到陈世强家,一进门,看到宽敞的客厅中间,摆放着一张茶几,茶几上铺着一张报纸,七堆黄、红、绿、黑等不同颜色的面团,一些折成小段小段的牙签,一名四十来岁的女子正在运指如飞,细细的面团在她手中变幻出不同的造型。茶几旁边的板凳上放着一个箩筐,筐中放着几种造型各异的面片。
看到记者一行到来,身穿蓝色上衣、瘦黑瘦黑的陈世强兴奋地与记者打招呼,待记者一坐下,他便侃侃而谈,他,今年66岁,是定安黄竹一农场的退休职工。从80年代就开始制作周岁粿,如今他儿媳妇和儿子都会制作,他一个月能接到20来副周岁粿的订单,一副出售的价格为60元,平时主要由他儿媳妇制作。
当谈到当初是如何开始制作周岁粿,陈世强脸上泛起了自豪的红光,周岁粿是小孩子满岁抓周时的吉祥物,很受黄竹镇镇上和乡下,以及琼海、文昌、蓬莱等地的群众欢迎。
80年代黄竹一带流行的周岁粿面塑比较简单,元素比较少,但很受欢迎,当时的陈世强正年轻力壮,对事物充满好奇,第一次看到面塑后,就非常喜爱,想着如何把面塑做得更加的好看,更加的吸引人眼球。他参照其他人制作的样品,融入自己的想法,把别人制作的面塑中没有的龙、老虎等样品,通过将传统与想象相结合,自己摸索,把构想的图像画出来,经过多次的雕样设计,制作出现在这样一副包含七种样品的周岁粿。
周岁粿包含龙、凤凰、鸡、金鱼、桃子、花篮、老虎等七种不同的面塑,每种不同的面塑都代表不同的含义,龙是“四灵”中最大的吉祥物,是中华民族的象征,给孩子起名字用上“龙”,寓意望子成龙。凤凰代表吉祥和喜庆,寓意着吉祥和太平。鸡的谐音为“吉”,寓意大吉大利,象征孩子在新的一年里吉祥如意、平平安安。桃子,传说是王母娘娘的仙桃,食之能长命百岁,代表长寿,生活甜甜密密。鱼与「余」同音,隐喻富裕、有余,常用来比喻富余、吉庆和幸运。 花篮中有梅花、兰花、荷莲、桂花,莲荷与梅花一起寓意和和美美;兰花与桂花一起寓意兰桂齐芳,即子孙优秀的意思。
说起周岁粿的制作流程,陈世强倒背如流,首先选精致面粉,在搅拌的过程中加入不同颜色的食品色素染料,调拌出七种不同颜色的面团,在制作的过程中根据面塑样品的颜色来糅合,比如老虎的身体颜色为黄黑白相间,就必须将三种颜色的面团糅合均匀,某些动物的身体需分段捏制,最后用断成小节的牙签固定连接。制作完成后,还要将做好的成品放进锅里蒸大约10分钟,蒸过后面变得坚硬,不会软塌塌的,可以保存一些时日。
每一个面雕工艺品的制作都需要较长的时间和精力,制作者不仅需要持之以恒的毅力,还需要足够的耐心和艺术感悟能力。
陈世强用牙签在面桃上轻划,不一会,逐步成型的桃子棱角分明有致,白里透红,真假难辨。
“面塑只是自己凭爱好弄出来的玩意而已,谈不上艺术,其实对艺术的追求是无止境,普通的面粉也可以通过工艺雕刻,成为人们可供人欣赏的精致工艺品,看到别人喜欢我的作品我就心满意足了。”当谈到周岁粿面塑是否是一种民间艺术时,陈世强谦虚地说。
据了解,目前,黄竹镇有两家从事面塑周岁粿制作,这种手艺在海南甚至内地都是比较少见的,陈世强一家三口从事面塑装饰品制作,对弘扬民间文化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在采访过程中,又有两名顾客上门预订周岁粿,一名顾客还订好取货时间,还现场付了钱,陈世强老人乐呵乐呵地在挂在墙头的日历本上记下交货日期。
陈世强表示,近几年来,他的面雕工艺品深受大家喜爱,当孩子满岁抓周,黄竹、琼海、文昌、蓬莱等地的群众都会到这里预订一副周岁粿。
复制链接
下一篇
上一篇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