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下一版
上一版
6:记者走基层
总第35期 >
2011-10-09
编印
返回阅读
|
视觉导航
定安社区琼剧乐队活跃基层文化生活
刊发日期:2011-10-09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六旬老人吹拉弹唱其乐融融 定安社区琼剧乐队活跃基层文化生活
社区活动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业余生活 王议霄 摄
还没走进中南街社区,一曲独具海南特色的琼剧腔调便从远处传来。记者循声走过去,发现狭窄的道路中央设着一个灯火明亮的小“舞台”,舞台四周挤满了坐在自携带的小板凳上的琼剧迷,听到动情处,现场还不时响起阵阵掌声与欢呼声。
在小“舞台”的左侧,六七位老人正在操作着手里的二胡、桌琴、萧等传统乐器,独具特色的琼剧腔调在古典乐器的伴奏下颇有一番韵味,只见“舞台”上,演唱者拿着手挥鞭(琼剧里译为马)一板一眼的唱着的琼剧《狗咬金钗》,专业气势十足。
这就是定安县现有的4支社区琼剧演唱队中其中一支--中南街社区演唱队,该演唱队2008年创立,时至今日已近四个年头。
社区街边唱出的百姓“戏班”
定安县乡土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孙春福一提起中南街社区演唱队就赞誉有加,他告诉记者,这是从街边随唱到现在的百姓“戏班”,全部是群众自发参与演出,对于琼剧这种乡土文化是最好的传承与发扬。
“《张文秀》琼剧选段不仅词曲优美,剧情引人动情。以前对琼剧并非很熟悉,如今,《寒梅芳心》、《刁蛮公主》等琼剧选段随手即可拈来。”一曲终了,老邓笑呵呵地对记者说道。老邓是演唱队的其中一员,是那大松涛水库一名退休工人。
像老邓这样对琼剧热爱的平民百姓在中南街社区里比比皆是,正是这群从社区唱出的“戏班”多次参加过县里举行的大型演出。去、今两届定安县端午美食文化节中南街社区受邀参加了大型古装琼剧演出,赢得了大家一致好评。该社区演唱队中的黄杰在海南省举办的“呀喏嗒嘀”琼剧比赛中个人挺进16强,成绩斐然。
如今的中南街社区演唱队不仅仅在社区演出,有时逢上喜庆假日会受到热情百姓村民的邀请进村琼剧演出。2011年以来,琼剧演唱队进村演出近15场,演出改编琼剧《狗咬金钗》、《玉镯情怀》深受百姓喜爱。
老人乐队五旬开始学习乐器
俗话说,无调不成曲,则地方特色文化琼剧更是缺少不了伴奏。谁能料到,为戏迷们琼剧演唱时的乐器伴奏都是出自一群年过半百的老人之手,更让人吃惊的是这些非专业的乐器伴奏者大部分是退休后自学出师的“专业”人士。
“由于演唱队缺少一个洋琴伴奏,所以去年我刚添置了这把洋琴,自学还不到一年。为了能让琼腔旋律更加美妙,有时候会请教一下定安琼剧团的老师们指点指点。”眼前这个六旬老人,不仅是洋琴伴奏者也是中南街社区演唱队队长许才兴。
年近40岁的担任演唱队击鼓手的谭群告诉记者,以前一有时间就去打麻将,但自从演唱队成立后,加上自小就爱好琼剧,因此特地去摸索学习如何击鼓伴奏,摸索了两年,如今,每到星期二、五晚上就拿上我的鼓准时来这里报到,这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了。
“社区居民很支持演唱队的发展,像鼓、锣都是他们从家里带来的,只要一听到演唱队里什么乐器设备需要维修,就立即筹钱给演出队,让人真的很感动。”许才兴介绍道。现在演唱队所有的这些大大小小乐器以及装备价值5万多,就去年自己就已经掏出了1.5万元,这是中南街社区演唱队所有人的“宝贝”。
当初两个灯泡打造今日平民“舞台”
眼前这灯光闪耀的“舞台”并非一朝一夕就搭建起来的,这一个个灯泡,这一件件乐器,这一块块幕板,“舞台”设置虽简陋,却是戏迷们你捐乐器我捐灯泡一点一点自筹而来,却凝聚着中南社区戏迷的无数心血与情感。
说起当初成立社区琼剧演唱队的艰辛,许才兴回忆道:“2007年那年,我们四个人揣着对琼剧同样的热情,拿着口袋里的200块,就去买来两个200瓦的灯泡,一个小音箱,这就是当初的‘舞台’的雏形。记得当时灯泡就悬挂的树枝上,在昏暗的灯光下,我们依然唱得不亦乐乎,附近的百姓闻声而来,百姓从听戏到如今能担当角色上台演出大型古装琼剧,这是我们当初从未想到的结果。”
当被问及为何会如此热衷琼剧事业时,许才兴坚定地说:“在未创立演唱队之前我只是个被脑血栓、心脏病等疾病缠身的老人。正是因为自身对琼剧的热爱以及社区百姓对我的支持,还有政府对中南街社区演唱队的大力支持,让我慢慢从病痛中走出来。”
定安县乡土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孙春福兴奋地告诉我们,唱琼剧不仅让百姓有了发挥文艺特长的地方,更让百姓跟集体的心贴近了,有了问题也好沟通了。他说他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让每个乡镇都有一个演唱队,更好的活跃农村生活。
复制链接
下一篇
上一篇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