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特别报道总第30期 >2011-09-08编印

一个山区校长32年的默默耕耘
刊发日期:2011-09-08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他,一个再平凡不过的山区教师,却赢得了中瑞农场南岭地区的村民们的敬重。32年来,尽管生活条件很差,教学条件很艰苦,但他依旧坚守在山区、坚守在岗位上,毫无怨言,尽心尽力地为山区教育奉献着自己的青春。
  他叫刘学松,定安县母瑞山中瑞农场南岭小学的校长。
  最深的情结:情系南岭
  刘校长很随和,脸上总是挂着慈祥的微笑,给人的第一感觉很是和蔼可亲。“我的根就在这里。看到孩子和家长们期盼的眼神,我就什么都不在乎,因为这里需要我!”南岭小学现有学生152人,设有学前班到五年级共6个班级,其中98%是苗族学生。由于他是汉族人,这里的孩子和家长大多数都讲苗话,开始的时候语言不通,难以交流,但是为了适应教学,刘学松很快学会了苗话。如今一口流利苗话的他总是走家串寨,做家访,了解学生家庭情况。
  32年的教学,让他对南岭小学及南岭的乡亲们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感。这32年间,发生了许多令他难忘的他与南岭人的故事。有一次他去山里办事,雨天路滑,他摔在泥路上,动弹不得。路过的村民一看是刘校长,赶紧把他扶起,带他去卫生室。说到这里,他深邃的眼眸微微发红,不难看出,他与南岭人之间的感情有多厚。
  32年的教学,让他在南岭地区的威望很高,老少青年都喜欢他。村民们家里要是办喜事,都会邀请他,有什么问题,也喜欢请教他。闲聊中,记者问刘校长,把青春都献给了大山里的这个小学,会不会后悔?会不会想着离开?他目光坚定地说,这么多年,我已经把当做是南岭人的一员了。这边生活条件是差一点,但是民风淳朴,孩子们也很努力读书,所以这么多年,从没想过要离开这个地方,离开这些孩子。
  最担心的问题:孩子安全
  孩子们的家离学校很远,最远的孩子每天都要徒步7公里来学校,一来就是一天,中午在学校吃从家里自带的饭菜。孩子每天花在路上的时间是两个小时,学校的作息时间也专门为此做了调整,早上八点半上课,十点半下课。下午两点半上课,四点半下课。
  “中午孩子们基本都在学校吃自带的饭菜,然后就等着下午上课了。中午孩子们吃完饭就到处跑,这也是我最担心的,确保孩子安全很重要。”刘学松看着孩子们一脸担忧的说,“家长们把孩子们托付给我,我就要照顾好,他们,一个都不能少!”
  为了解决孩子们吃饭问题,学校已经建成一个小食堂,专门为学生提供午餐,每日每餐3元。“这样的话,孩子们就不用那么辛苦,每天从家里带饭来学校了。”
  学校的外面就是山岭,人烟稀少。每天到了中午,孩子们休息的时候就是刘校长最忙的时候。因为他要看着他们,免得孩子们跑去学校外面,爬树或者出现什么其他的意外。对于孩子们来说,刘校长既是老师又是管家,让他们觉得温馨和踏实。
  最大的心愿:完善教学设施
  刘校长介绍说,学校目前有7位老师,要教6个班级,工作量很大,很辛苦。只有刘奕麟老师在学校有宿舍,其他老师都住在家里,每天都要骑车半小时到学校,老师在上完课之后没有一个能够让他们休息的教室,这也是让刘校长一直以来牵挂和希望去办的事情。
  在南岭小学杂草丛生的操场上,只有一个早已没了篮球板的篮球架,孤零零的立在那里;在光线灰暗的教室里,黑板擦其实就是一个破海绵;讲台上几张破旧的桌椅上放着残疾斑驳的黑板......,陈旧的基础设施让人看着是揪心。
  刘学松心酸的说:“学校的桌椅是社会捐赠的,教室很难找到像样的门窗,操场上的体育设施也已经坏了很多年。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能把南岭小学建成一个完整的小学,完善基础设施。还希望能有一间教师休息室,让辛苦了一天的老师们好好休息。”
  根系山区桃李果,无私奉献育栋梁。32年,他用青春给南岭人带来了知识,带来了希望。
  无怨无悔育春苗,32年,他用行动告诉人们他的无悔坚守。
  母瑞山23年红旗不倒,他32年坚守教学阵地。刘学松的扎根精神让我们感动不已。
  值此教师节来临之际,向所有的教师们道一声:老师,您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