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下一版
上一版
8:点燃激情 助力发展
总第29期 >
2011-09-01
编印
返回阅读
|
视觉导航
多彩文化映定安 悠久古韵耀古城
刊发日期:2011-09-01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刊头语: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在定安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定安县文体局积极推进定安文化事业大繁荣、大发展,用行动全面践行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极大的丰富了定安人们的文化生活,始终坚持以“整合资源、城乡互动、科学发展、双手齐抓、提升品位”为工作思路,全县文体工作者上下一心、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和突出的工作业绩。
多彩文化映定安 悠久古韵耀古城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文化需求也呈明显的上升趋势。近年来,定安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建设,以群众的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多次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贯穿于各大节庆假日之中,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得到极大的丰富。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定安人安定、悠闲、享乐的风格得益于定安的历史古韵。定安虽小,但历史悠久,底蕴浓厚,人杰地灵。定安是历史悠久的古县城,拥有极为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都直接体现着定安人民群众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县文体局也一直致力于保护古城,保护前人留下的宝贵财产。
文化活动,小城百姓乐开怀
“小城故事多,充满喜和乐,......”,以前,在人们的眼中,生活只是那寥寥无几的家常话,却不知“乐”从何而来。如今,定安的人们茶余饭后聊的是琼剧、看的是晚会,跳的是休闲健身舞,各种文化精髓都融于生活之中。所以“乐”,就从此开始了。
2007年春节、元宵节期间举办了彩门展、游演等系列大型广场文化活动,全县参展的彩门16个,彩车5辆,游演方阵23支,参加活动的人员和观众近10万人。为定安县人民群众欢度两节增加了喜庆气氛。
2008年举办了元宵节大型文化游演活动,参展的彩车达21辆,游演方阵22支,观众累计达10多万人次。
2009年举办了“万众同乐闹元宵”大型文化游演活动;组织定安县庆祝建国60周年春光杯“爱国歌曲大家唱”合唱艺术比赛和 “爱国歌曲大家唱”个人歌咏比赛等系列国庆大型文化活动;举办了第一届“南天情”慈善文艺晚会。
2010年举办了民间琼剧同乐会、闹元宵游园等一系列元宵大型文化活动;举办了第二届“南天情”慈善文艺晚会;组织了首届端午美食文化节、歌舞专场汇演、爱国歌曲大家唱、琼剧同乐会、特色乡土文艺蛊盘舞、电影放映周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演出,成功举办了海南省北部地区第十届“东西南北中”广场文艺会演暨首届定安端午美食文化节闭幕式晚会。
2011年成功举办了第三届“南天情”大型慈善文艺晚会、第二届海南定安端午美食文化节、第二届海南定安端午美食文化节闭幕式暨海南定安琼剧折子戏颁奖晚会、定安县“‘红歌嘹亮 唱响定安’献礼建党90周年”大型合唱比赛等活动;完成了“全民健身日”等一系列活动。
据了解,县文体局在2007年春节以“富裕定安、活力定安、文化定安、和谐定安”为主题拉开了文化活动的序幕。此后,大中小型文艺晚会、琼剧表演、文艺比赛等一系列文化活动接踵举办,极大的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文体局在2007年共举办了8次广场文艺表演、3次老人健身操专场、7场琼剧专场等广场文化活动,组织文艺下乡51场,观众累计达30多万人次;在2008年共举办了7场文艺、10场琼剧专场演出,还举办了成就展、书展、老人健身舞等30多场次文化活动;在2009年共举办了5场大型文化活动、30场广场文化活动和6场琼剧专场演出,送琼剧下乡12场;在2010年共举办了12场文艺和10场琼剧专场演出,送琼剧下乡35场。
文物保护,传承历史的声音
在定安县的各个村落,古人给他们的后人留下了很多记忆,经过历史的洗礼,这些记忆都已残垣褪色。为了保护这些历史文物,县文体局经过近几年的努力,给它们着上了新装和新的历史征程。
2007年,定安县文体局为做好邱氏宗祠的修缮工作,共筹集资金61万元,广泛征求意见,并且制定了修缮方案,修缮后的邱氏宗祠不但保存了原有的建筑风格,而且更有气势。与此同时,文体局为修缮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张岳崧故居,争取省文体厅拨款10万元,并着手制定了维修设计规划方案;为抓好定安县现存碑碣匾铭额图志编纂工作,县文体局还从各个下属单位抽调人员组成15人的工作组,并深入到各古碑碣文物点开展拓片工作,成功拓片200多幅古碑碣。
2008年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中,共调查了40个文物点;筹集资金36万元,对张岳崧故居进行了修缮。
2009年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实地调查170个文物点,并成功将定安古城、张岳崧故居、见龙塔、亚元坊和丹桂坊等五处文物点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投入资金20万元对张岳崧故居进行修缮。优秀非遗项目“从六歌”成功申报为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2010年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中,实地调查176个文物点,这次普查发现了一批近现代民族工业的旧址,为定安县填补了这些方面的文物资源空白;投资20万元,对张岳松故居前庭院进行了维修。
据了解,在三年的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中,定安县列入省保单位的文物点增加到8个;在修缮方面,近年来,县文体局完成了邱氏宗祠、胡氏宗祠、张岳崧故居、定阳古城等重大文物古迹的修缮工作,其中先后三次筹集资金36万元、20万元、20万元对张岳松故居进行全面的修整;在文物收藏方面,文体局加大投入文物保护的专项资金、加强馆藏文物保护,从未发生过被抢、丢失、损坏等案件和其他安全责任事故,使我县博物馆藏品数量逐年增加;在宣传方面,“5.18国际博物馆活动日”上,文体局采取了多种宣传方式,在县城的主街道悬挂了12条横幅,组织县城各中小学生共7000多人到博物馆参观,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非遗,散落在古城的瑰宝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很强的原生性,市场经济需要这种民族文化元素烘托,同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又要借鉴市场经济的力量,如何使两者有机结合,是保护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课题。定安县委县政府大力支持,县文体局助力非遗保护和发展,如定安琼剧被成功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奔赴东南亚国家倾情汇演,这是非遗保护与市场经济化的最好案例。
2007年,斋醮科仪音乐作为定安一项宝贵的文化遗产,县文体局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邀请省内知名专家亲临指导,组织专业人员深入基层充分挖掘斋醮科仪音乐文化遗产,并精心撰写申报材料,此项工作已通过省内专家鉴定,并被列入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同时列入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2009年,优秀非遗项目“从六歌”成功申报为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2010年,成功将“黎从六歌”非历史文化遗产申报为省级保护名录。
2011年,定安琼剧被列入海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据了解,县文体局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程序、普查内容、项目遴选、资料收集、表格填写等多项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规范。为在保护的同时更好地宣传、发展定安非物质文化遗产,县文体局已开展一系列项目,并卓有成效,多彩定安的独特魅力越来越为世人关注。并且争取把定安的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向省级甚至国家级,这在很到程度上保护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将其传承下去。
复制链接
下一篇
上一篇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