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下一版
上一版
3:金秋助学
总第29期 >
2011-09-01
编印
返回阅读
|
视觉导航
15年掏39万元资助千余名学子
刊发日期:2011-09-01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定安年近六旬老人知恩图报 15年掏39万元资助千余名学子
邱良炳的助学情结(前排中为邱良炳)。 罗利明 摄
“邱老给我的援助,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更重要的是给了我一种信念,给了我生活的勇气。”来自定安县新竹镇的贫困大学生邱萍感动的说。从1990年开始,邱良炳老人拿出自己多年来攒下的2万元工资,设立“邱良炳教育基金会”,引起社会各界的好评和爱心人士的积极参与,如今该基金会已积累72万元资金,已经帮助了1000多名像邱萍这样的贫困学子。
“我已经是第三次接受邱老先生的资助了,在我最无助的时候‘邱良炳基金会’向我伸出了援手,我一定要好好学习,毕业后知恩图报,做邱老这样的人。”8月26日,在15届邱良炳教育基金会颁奖大会上,今年考上华中科技大学的受助学生邱萍告诉记者,“邱老很和蔼,最近我们常联系,从填报志愿到如何申请助学贷款和奖学金,邱老都耐心地告诉我,他对我的事一直非常上心。”
“我的行为不是什么救济,而是帮困助学,在农村学校营造一种尊师重教的氛围。”谈到自己的善举,邱良炳说,为了在家乡营造一种尊师重教的氛围,他将助学金的受助范围从小学到大学等各个学习阶段,受助的对象既有学生,也有教师和校长,只要有成绩,都给奖励。
谈起回报,邱良炳老人笑了笑,“这些不过是举手之劳,平时省下些工资,孩子们的生活费就有了。何乐而不为呢?只要他们好好学习,便是对我最大的回报了。 ”
邱良炳老人,既非巨贾,也非富豪,长达15年的助学情结,与他的身世分不开。邱良炳告诉记者,他5岁丧父,11岁那年,母亲因病去逝,家里的东西也烧光了。姐姐出嫁,哥哥入伍,他一夜间成了孤儿,就是靠着家乡父老乡亲今日一碗粥,明日一把萝卜干,和当地政府和各界爱心人士的关心,从小学到高中,一路走来,学校从未收取过他一分钱的学杂费和书本费, 连后来上大学的费用又是村民和政府帮解决的。
邱良炳在接受采访的时候告诉记者,“乡亲们的爱,让邱良炳终身难忘,如果没有家乡父母和政府的帮助,我不可能走出去,不可能有现在的好日子,所以我下决心要回报家乡回报社会。”
据了解,邱良炳今年58岁,是定安县新竹镇龙坤村人,是广州一名普通公务员,15年来,他挤出个人工资投入到基金会,成立了海南省第一个以个人名义成立的教育基金会,目前他个人已累计出资39万多元,该基金会已资助1千多名贫困孩子读书。
复制链接
下一篇
上一篇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