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下一版
上一版
1:头版
总第27期 >
2011-08-18
编印
返回阅读
|
视觉导航
从传统农业到特色工业的华丽转身
刊发日期:2011-08-18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小罗非鱼“游”出国门 赚回千万美元大产业 从传统农业到特色工业的华丽转身
特色工业成为农业产业化重要推手。罗利明 摄
一位位工人身着浅蓝色工作装,带着口罩,在车间忙碌着,就在他们娴熟的技艺下,一条活蹦乱跳的鱼,从挑选、杀鱼、放血、切片,包装到最后成品冷藏等20多个工序,时间控制在一个小时左右,经过这些严格的生产流程,罗非鱼就具备了远“游”外国的初步条件。
这是记者8月15日在定安县塔岭工业园区新台胜实业有限公司罗非鱼加工车间看到的景象。截止今年上半年,在塔岭工业园区,像新台胜这样的企业已经聚集了71家,实现工业生产总值30840.3万,工业企业累计创汇2022.36万美元,其中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有35家,创造工业产值22290.6万元,占到了塔岭工业总产值总量的72.3%。
“一条活罗非鱼每公斤8到10元,但加工成上等精鱼片销往美国,每公斤可以卖68美元。”该公司运营副总经理王智明介绍,这些鱼片大多出口到国外一些大型商场和高端场所,今年上半年已实现销售收入1300多万美元,产品远销美国、墨西哥、俄罗斯、中东、欧盟等地区。
“现在企业已经发展到拥有员工600多人,年出口销售额达到2800多万美元,去年在省内30多家罗非鱼深加工企业中,我们排名第二,现在公司正在扩大规模,新建4条生产线,建成以后,企业规模将扩大一倍。”谈到对公司发展的前景时,王智明信心满怀的说。
一边是罗非鱼加工车间机器运转,生产线上源源不断地“流”出各种生鱼片,一条罗非鱼就此完成了从农副产品到工业产品的转变。另一边是美丽的田园风光,成千上万斤的罗非鱼从农民的鱼塘里产出,坐上大卡车前往“待嫁地”。
吴多泽,定安定城镇人,2008年在定安100万元注册成立了海南豪泽水场,专门从事罗非鱼养殖,他的罗非鱼养殖面积达到了3000亩,年出产罗非鱼600吨,每月最多的时候可以直接向新台胜提供100吨罗非鱼原料,是新台胜原料采购的大户。
“罗非鱼加工企业落户定安塔岭后,极大地方便我们养殖户罗非鱼的销售,再也不用愁鱼难卖了,一年下来光景好的话收入上十万。”吴多泽说。
定安是传统的农业大县。工业触角的延伸,使定安县沿袭了数千年小农式生产的农民,逐步迈上了农业产业化致富之路。
“前基地后企业”———在定安县,农业与工业从未像今天这样“水乳交融”,一根产业链条将处在不同领域的生产单元紧密衔接起来。
农业为工业提供生产原料,工业则促进农业“一路快跑”。2011年上半年,定安县新挖鱼塘1108亩,旧塘改造1326亩,还新建了新竹那白水库及定城合岭水库罗非鱼精养示范基地,罗非鱼精养面积达到60%,比去年提高10个百分点,还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由以前的小农式生产嬗变为规模化、集约化养殖,有1万农民因“鱼”致富。
不仅如此,农业工业化的发展还解决了农民的就业难题。
吴钟海是定城镇一名普通农民,2008年就在塔岭工业园海南新台胜实业有限公司从事包装工工作,经过2年的一线工作经验积累,如今已经是公司罗非鱼生产线流水车间的主任,月薪达到了2600元,企业还帮他缴纳了社保。
“在家门口就业,又可以照顾到父母,还可以赚钱,我们企业是琼台合资企业,现在一半的工人都是定安本地人,只要肯干,这里绝对会有自己发展的舞台,一点也不比在外地打工差。”吴钟海对自己公司的工作环境十分满意,也看好自己的职业前景。
据了解,2011年初,大量在沿海务工的农民返乡后,上千人在县内各个工业企业重新上岗,单单是吴钟海就职的这家公司就提供680个就业岗位,而2011年上半年,像塔岭工业园区新台胜这类企业,就能提供生产性就业岗位2863个,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使得定安近万名农村富余劳动力轻松实现就近转岗。
罗非鱼带来的“奇遇”仅仅是一个缩影。2011年,定安县委、县政府为了继续培植本地特色农产品产业化生产,使槟榔、定安黑猪、菠萝、花生等传统农业资源逐步转化为发展工业经济的独特优势,对定安绿水食品公司、定安涓涓花生油厂等一大批条件具备的特色企业在塔岭工业园区专门规划特色农副产品加工园,免费提供土地,促进其规模化生产,将企业做大盘强;一大批农民也因此致富,在承包地和鱼塘里放心种植、养殖财富。
传统农业不断升级的同时,县域经济实力也得到了稳步增强,农民也获得了增收,定安实现了从传统农业到特色工业的华丽转身,正在走向一条富民强县的特色工业之路。
复制链接
下一篇
上一篇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