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文艺副刊总第10期 >2011-04-21编印

古韵定安
刊发日期:2011-04-21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岭 腰 老 市
  岭腰老市坐落在岭腰村旁,在明朝末叶就设立了岭腰市,民国直至共和国诞生后的初期,岭腰老市是县南重要的乡政府——岭腰乡府的所在地。她辖现岭口,翰林的大半区域,是县南旧行政管理区治的一个要地。1947年属定安县第二区远东,岭南、岭腰、良善、新文5个乡之一。1950年属四区辖的龙塘、岭口、岭腰三乡之一,1952年属四区20个乡之一。直至1953年全县设四个区79个乡时岭腰的名字才正式隐退,可见岭腰在近代史上是个举足轻重的地方。
  岭腰老市是定安县南较早的集市,现在岭腰老市原表尚存。一条曲尺形长不过100米,宽6米的街道。两帝高不过4米,宽4.5米的铺面。虽经过数百年风雨飘摇的历史及多次修缮和改造,但低矮的走廊柱有的仍用石柱支撑,有些支柱看起来已是岌岌可然的状态,可见岭腰老市的苍老历史。
  从前的岭腰老市虽小五脏俱全,岭腰老市仅有的20多间铺面,却经营布匹,日用、副食、土杂、酒饭、茶楼等,逢集市日,发市(赶集)的人们摩肩接踵,将6米宽的街道挤得水泄不通。清康熙初年,三家市(即现岭口墟)设立,逐渐兴盛起来,岭腰老市狭窄的街道,低矮的房屋已不适应时势的要求,便渐渐走向衰败。至民国末期,岭腰老市终于完成了她的历史使命。过去的辉煌并不能永久地保存,解放后,岭腰老市只好退避三舍,只具有文物的价值。

  排 坡 莫 氏 宗 祠

 
  排坡莫氏宗祠,位于定城镇莫村社区排坡村,占地1585平方米。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莫氏迁琼始祖莫恭万,北宋初从福建调戌琼之西南,定居定安。明万历年间,举人莫汝栻倡捐改建莫氏宗祠,现祠为清嘉庆年初滦州知县莫谟主持重建。
  排坡莫氏宗祠是定安境内规模庞大的一座古建筑群,因其历史悠久,建筑宏丽,颇具特色而闻名遐迩。排坡莫氏宗祠共有两座,分别为排坡村合族宗祠、大宗宗祠,均保存完好。
  合族宗祠、大宗宗祠为硬山式建筑,讲究对称,结构严整。东为合族宗祠,西为大宗宗祠,中有巷道相连。合族宗祠、大宗宗祠分别纵深三进,每进房屋进深三间,宽五间,左右两廊进深三间,宽三间,每祠有56支玄武岩石为柱,青皮优质木为梁,宽敞透亮,古朴典雅,气派恢弘。每祠原配有铜质麟麒炉一座,烛台、花瓶各一对,雄雌铜鼓各一个,铁钟一座,石鼎一个,现仅存石鼎置于合族宗祠。
  莫氏神龛为宗祠内最为耀眼的地方,色彩绚烂,雕工精细,高约1米的平台下端,有石刻的仙桃、牡丹、文宝、兵器等图纹,寓含福禄、文气、英勇之意。顶端为双龙戏珠,双鹿衔草图样,左右两侧为两根朱红圆柱,两条蟠龙腾云驾雾,气势轩昂,平台之上为木雕屏障,精雕的八仙过海、鸟兽花草,栩栩如生,传神入化,寓意深远,既表明后世子孙对先祖行孝尊崇之意,亦是对后人福禄祯祥、文武双全的期许和希冀。
  定 城 胡 宅

 
  位于定城镇西门街南巷,坐北朝南,约1000平方米,系胡濂后裔子孙、康熙五十三年分岁贡生胡士瑜之父胡昆祖所建,为典型的清代大宅院,是我县唯一有砖雕装饰的古民居建筑。
  胡家大院为三进正屋,正屋两旁各有横庑小屋两间,均为硬山式建筑,屋顶两侧有防火山墙。大门屋檐有蝴蝶纹样的滴水瓦当,下端配有祥云花草图案,显得古朴典雅,悦目赏心。
  进入胡家大院,只觉庭院深深,古韵流转,大门左侧照壁上,朱红色“福”字,如翠鸟仰首,鸣啾祥瑞,左右有对联,精美的砖雕嵌在“福”字四周,一旁的橘子树张扬着富贵和吉祥。
  正屋大门前,青石铺阶,素雅明快,屋宇高深敞亮,装修富丽华美。“岁进士”匾额高挂厅堂,整幢正屋的梁柱、阁板均以材质上乘的名贵木料制作,乌黑发亮,年久质坚,屋梁下的花窗纹样高贵大气,隐约透露出当年胡氏家族令人艳羡的富贵荣华。如今一切皆成过眼烟云,繁华衰落之后,胡氏后人以淡定从容的遗世情怀,过着再平常不过的居家日子。
  南 引 古 村

 
  南引古村位于定安县龙河镇龙介村委会,据《定安县志》记载,王官的先祖是先秦时期中原之王琅琊,南宋以武功管琼,戊宋边陲,全家移居南雷峒(今定安岭口地区)。至治元年(1321年)因官廷内争,图贴睦尔流放定安,王官以礼相待,1328年,图贴睦尔登帝位,称文宗,元文宗为报答王官礼遇之恩,1329年将定安县升为南建州,封王官为世袭知州(五品)。南引古村是王官第五代孙子于元末明初分居的村庄,村名“南引”读音“南沿”,是从王官祖居南雷村迁来而得名。
  南引村整个村庄的房屋都由石头垒砌而成,因此可以称之为石屋。经过500年的洗礼,如今村里依然有好几间明朝、清朝所建的大室宅保存完好,这些房子高达宽敞,木料讲究,家家正堂的装饰精雕细刻。村中,圆形方形玄武岩石盆随地可见,大者直径1.5米。明清两朝的坛坛罐罐在村民家中偶有发现。南引村,除了有古代落地基外,村中的古村墙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古村墙,整个墙体全部采用火山岩垒砌而成,与房屋不同,垒砌的村墙并不太讲究,弯曲,而且高低不平,最高的村墙有1.6米左右,平均高度有一米多一点。村墙大约有200多米,至今依然保存得很好。
  王 震 昌 墓
  王震昌,今定安县定城镇春内村人。抗战时为定安县政府参议,1944年3月归家途中,被日军围捕,中弹殉国。
  王震昌墓位于定城镇春内村西北约600米的后田坡上,坐西南向东北。为一般土墓,高2米,直径5米。墓前有石质玄武岩碑,高1.46米,宽59.50厘米,厚8厘米,正中阴刻仿宋体直书“定安县政府参议王府君墓”。墓侧竖有两支皆高2.10米,直径17厘米的圆形石柱,原为墓门柱,两柱上刻有对联,右柱阴刻楷体直书“王故参议震昌冥鉴”,上联为“拒敌捐躯真义士”,左柱下联为阴刻楷体直书“祢名殁世仰乡贤”,落款为“陈炜章题”。墓侧还有两块石碑,一为当时琼崖守备司令王毅所撰写之墓表碑记,高1.20米,宽57厘米,厚7.50厘米,右阴刻直写楷书“王参议震昌殉国纪念”,另一行“劲节可风”(全文略),落款为“中国民国三十三年七月十二日琼崖守备司令王毅拜撰”。另一碑为当时定安县民国政府县长钱开新所撰文,碑高1.43米,宽68.80厘米,厚8厘米,右阴刻仿宋体直书“王参议震昌墓表”(全文略),落款为“中华民国三十四年孟春吉旦钱开新拜撰”。
  皇坡村芬坡乡苏维埃政府旧址


 
  1927年冬,共产党王任玖受琼山县委书记冯白驹委派,回家乡发动群众开展革命工作,于当年底在皇坡村成立党小组,由王仕玖任党小组书记。1928年春,在定六区委的指导下,成立了芬坡乡农会,由王仕玖任农令主席。1929年10月22日,中共定六区区书记王明熹在指挥答阳武装暴动中,不幸负伤,被转移至此养伤。
  据记载,皇坡村宅乃是黎寨峒主王家故土。元代怀玉图贴睦尔流放海南时,曾受到王官的庇护,结下深厚友谊,怀王并从此地跳“龙门”当上皇帝——元文宗。此后王文宗升定安县为南建州,州府建于离此不远的九锡山村。此村便称为皇坡村。因海南话皇和黄同音,此村亦称为黄坡村。至明朝洪武年间,此村被官府并焚,清朝光绪年间王官第三十世孙王克斗重建。
  旧址在皇坡村里,坐北向南。为一幢三间的农村砖木结构的房屋,现为农民民房。
   芳 塘 王 氏 宗 祠


 
  王氏宗祠始建于康熙初期,为砖木结构,坐西南向东北,1998年重修宗祠之建筑面积485平方米,三进式布局,由山门、前殿、后殿组成,有两间横宅庑廊等建筑,山门前殿、后殿各进深三间宽三间仿古建筑。一进高七尺有余,迨乾隆年间,族人允中公峄公邀集各支派,捐资储蓄,嘉庆辛未年(一八一二年)改建二座高一丈一尺六寸周围垣墙,大门北向,后改造正壁正门。迨道光二十七年(一八四八年)布置后寝,高一丈三尺三寸造正壁开东西二门。迨同治七年(一八六九年)族人同心协力,加中进撑板及加官门。民国壬申年(一九三二年)建造座殿和横宅庑廊。该宗祠是我县清代砖木结构建筑的典型风格,现保存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