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下一版
上一版
1:头版
总第10期 >
2011-04-21
编印
返回阅读
|
视觉导航
生财有道 用财有效 理财有方
刊发日期:2011-04-21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五年巨变,定安财政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
财政是经济发展的血脉。定安是传统的农业县,“十五”期间,定安县县域经济总量小,财政底子薄、税源结构单一,财源乏力,后劲不足,产业优势没有充分发挥,特色产业和后续财源增长缓慢,制约着整体财力的增强。
“十一五” 期间,定安县委、县政府为了加快发展,苦练“内功”,实施“两区一城一调整”发展战略,以“强农、重工、兴旅、活商”发展思路统揽财政经济全局,认真做好“生财、用财、理财”三大文章。五年来,定安财政工作稳健前进,经济发展取得长足的进步,财政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
2010年,定安县生产总值36.9亿元,是2005年的2.3倍;全口径财政收入11.72亿元,是2005年的11倍;地方一般预算收入3.01亿,2005年的5.6倍;固定资产投资22亿元,2005年的6.1倍。
以三大产业为着力点 夯实“生财”财源基础
五年来,定安着力培植财源,做大财政“蛋糕”。“十一五”期间,定安县委、县政府将发展战略调整为“两区一城一调整”,按照“城乡互动,三次产业联动”的总体要求,围绕做大县城规模、做强工业园区、做美丽湖水城、做精农业产业、做优投资环境的工作思路,不断调整优化第一产业,加快发展第二产业,全面提升第三产业,以“三大”产业为着力点,做好“生财”文章,夯实壮大了财源基础。
五年来,定安县大力发展热带特色现代农业,以增产、增效、增收为目的,全力推进“五个一万”工程(即万亩罗非鱼养殖、花卉种植、富硒香米基地、设施农业和一万户百万头黑猪养殖),特色农业以年均增长7%的速度发展,定安黑猪、定安四季鹅、定安黑猪肉粽、定安槟榔花茶等农(副)产品品牌在全省、全国打响。休闲农业、花卉种植,富硒香米、瓜菜基地规模不断扩大。
“十一五”期间,第一产业税收累计5284万元,比上年同期增收3222万元,增长156.3%,占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的17.6%。
定安县坚持“工业兴县”发展战略,实施“大企业进驻、大项目带动、高科技支撑”,用足、用活财政贴、融资担保等财政扶持政策,积极招商引资,优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集约发展新型工业。
五年来,康师傅饮料、达川果汁、绿沁园菠萝罐头、宝元堂保健品、新台胜罗非鱼、中国建材集团、东方光大集团东方光通集团、深圳大族激光集团和中国医药集团等一批大企业大项目集聚塔岭工业园。
这些大项目的落户,实现了“大企业进入,大项目带动”,带动塔岭工业园区的集聚和拉动效应,为财政收入稳步增长涵养了后续财源。
2010年塔岭工业园区创造工业产值6亿元,占全县工业经济总量的50%,实现工业税收1918.25万元,占全县工业税收总量的86.5%。
此外,定安还积极推动旅游及旅游地产等第三产业发展,2009年来,定安县成功举办了“南天情”爱心公益慈善活动、端午美食文化节、国际生态人居论坛及海南国际养生论坛研讨会等大型文化活动,以大型活动为载体,大力促销“定安八景”、“定安十大特色菜肴”、“定安十大特色小吃”、“定安十大特色农(副)产品”,打造“生态定安 人居福地”、“生态定安 美食天堂”、“生态定安 养生天堂”知名品牌,吸引游人无数。
2010年,定安县旅游过夜人数24.6万人次,旅游景点接待人数103万人次,收入达1.59亿元。
随着定安知名度和美誉度的不断提高,定安县县委、县政府在“两区一城一调整”发展战略基础上,量身制订了“一城一湖一泉一山四带五镇”规划,统筹布局境内丰富的山、河、湖、泉、湿地等旅游资源与休闲地产,打造临江而居、临湖而居的生态家园和休闲人居社区,使定安旅游地产异军突起。
2005年,定安还没有房地产的概念,如今,雅居乐、鲁银、香港中基、昌茂集团、长信集团、中粮集团等一批大型房地产企业纷纷“抢滩”,目前,已有40多个旅游房地产开发项目落户定安。
旅游地产产业也成为定安税收最快增长源,房地产税收从2005年的169万元跃升至7777万元,是前5年之和的1.7倍。
定安县委书记孙颖说:“工业大幅度的提高,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再加上旅游地产的带动,使得商贸在定安的发展比较迅猛,实现了定安从传统农业县迈向农业、工业、旅游业齐头并进的中部强县的跨越。”
以民生工程为切入点 为“用财”铺设阳光通道
公共财政,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五年来,定安县委、县政府以民生工程为切入点,为“用财”铺设阳光通道。
定安县委副书记、县长符立东说:“财力要让老百姓充分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洒向城乡大地。”
“多亏县里财政出钱给我们村修了路,现在我们经济合作社养殖的田鸡运出去销售越来越方便,也有越来越多的外地企业找上门来谈合作。村民收入高了,生活富裕了,好多家自己买了私家车。”龙河镇村民许环礼笑得合不拢嘴。
谈起村里以前的路况,许环礼收起了笑容:“那时的路真是难走啊。全村就一条大路,坑坑洼洼全是土。晴天时走路好一点,但也是漫天尘土飞扬。骑自行车都颠得厉害,恨不得把人从车上颠下来。赶上雨天,烂泥巴、猪粪、牛屎、污水汇成一片,走路深一脚浅一脚,更不要说能通车了。” “定安这几年发展很快,村里的人没事都喜欢去城里转转。如今有了路、通了车,日子也一定会越过越好。” 许环礼满怀憧憬。
定安县委、县政府坚持公共财政民生导向,优化支出结构,集中财力为民办实事好事,每年拿出新增财力的55%以上用于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扶贫开发、农田水利、教育、城乡医疗保障、保障性住房、就业等民生工程.
“十一五”期间,定安县民生投入共计投入25.75亿元,是“十五”时期6.71亿元的3.9倍。 “十一五”期间,定安县委、县政府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有效地实施了定城东扩和行政中心整体搬迁,拉开城市骨架,扩大一倍县城规模。完成塔岭新区五纵五横10条道路、定城污水处理厂、定城垃圾处理厂、环城北路、滨河路和环城南路项目建设以及老城区10条道路改造,塔岭新区和塔岭工业园区等市政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新旧城区面貌焕然一新,城市化水平明显提高。
五年来,定安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55亿元,较“十五”增长了3.6倍,确保了定安水利、电力、交通、生态、社会事业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顺利实施,为地区经济快速增长增添了后劲。
如今,乘车从东线高速公路定安路口处向西望去,拔地而起的地产的项目,宽敞的路面,一排排崭新的工业园区厂房、行政办公区、宾馆、酒楼连成一片,让人有种“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的亢奋。
以财政监督为聚焦点 为“理财”保驾护航
“不仅把钱用对,还要把钱用好”。定安县财政局负责人告诉记者,他所说的好就是打造透明财政,在审计、人大、公众的监督下,把有限的钱用在刀刃上。
五年来,定安县以财政监督为聚焦点,为“理财”保驾护航。加强对惠农政策落实情况、项目资金、政府采购制度执行情况、对公务接待费、小金库治理的财务等多项资金进行跟踪监督,有效地防止了资金的损失浪费和违规使用。
“现在,买台冰箱可以节省200多元,家电产品销售十分好。”定安县定城镇的一家家电商行业主王女士告诉记者,家电下乡正是得力于拉动内需,推出的家电补贴优惠政策带动的结果。
“十一五”期间,定安县推行财政惠民补贴“一卡通”改革,加强涉农、惠农等财政补贴资金的监督,确保惠民补贴发放及时、规范和高效。家电下乡、扶持渔业生产、农机具和能繁母猪补贴、种粮农民柴油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增支补贴、种粮农民直补、农村劳动力培训补助等都能及时公开各项补贴补助政策的对象、依据、标准及金额等相关信息,按时对有关信息进行补充和更新,确保了基础信息完整、真实、准确。
2010年,定安县发放种粮农民农资综合直补和粮食直补资金1473万元,受益农民46265户,占应发放户的100%。家电下乡对付率也实现100%,补贴家电数量11267台,补贴资金278.32万元。汽车、摩托车下乡补贴数量4060辆,补贴资金405.5万元。
“十一五”期间,定安县加强监管,初步建立起了公共财政管理框架。五年来,全县各级财政部门按照建设公共财政体制框架的要求,坚持向改革要收入、要效益,大刀阔斧实施改革,改革的范围和力度史无前例;完善以部门预算为基础的综合预算编制体系,预算编制更加科学、完整、统一;深化国库集中支付、非税收收入征缴管理、“收支两条线改革”,财政收支监控体系进一步完善;深化了政府采购改革,提高财政支出效益,规范了政府采购各种方式的操作规程,采购的透明度进一步提高;进一步健全预算编制、执行、决算和监督相互协调、相互促进机制,实施“金财工程”建设,实现财、税、库、银的数据联网和资源共享,推行了财政执法责任制,严格依法理财。
五年来,定安财政收入发生巨变,比2005年增加5.6倍。如今,定安县正站在高速发展的快车道上,蓬勃着朝气、干劲、希望和力量,向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努力迈进!
复制链接
下一篇
上一篇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