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安县政府网

【观点评论】让爱国奉献精神成为新时代人才的核心价值追求

发布日期:2018-11-02 08:47 来源: 分享到: 【字体:  

  在前不久召开的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新确立的党的组织路线明确要求:着力集聚爱国奉献的各方面优秀人才。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指出:“必须加快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建设一支矢志爱国奉献、勇于创新创造的优秀人才队伍”。这就进一步明确了新时代人才的德才标准,德就是矢志爱国奉献,才就是勇于创新创造,尤其是爱国奉献成为新时代人才的核心价值和典型标识。我们必须在广大人才中大力弘扬爱国奉献精神,使爱国奉献真正成为新时代人才的核心价值追求和自觉行动。
  大力弘扬爱国奉献精神是传承我国知识分子和广大人才优良传统的时代需要。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奉献是中国知识分子精神的鲜明底色。从古代的苏武、班超、范仲淹、文天祥,到现代“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邓稼先、郭永怀,再到当代优秀人才代表南仁东、黄大年、李保国,一代又一代知识分子都具有浓厚的家国情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重道义、勇担当的优秀品质,他们始终胸怀祖国、心有大我,把自身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留下了可歌可泣的事迹,建立了彪炳史册的功勋。苏武在匈奴“十年持汉节”的崇高气节,班超投笔从戎、出使西域的报国情怀,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士大夫精神,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浩然正气,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繁荣而不懈奋斗。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90多年里,广大知识分子胸怀赤子之心,坚守报国之志,为党和人民建立了不朽业绩,筑起了一座座中华民族的精神丰碑。“两弹一星”精神的第一条就是热爱祖国、无私奉献。上世纪五十年代,钱学森、邓稼先、郭永怀等知识分子秉执“回国不需要理由”“我们中国要出头”的信念,冲破层层阻碍,与祖国走在一起,隐姓埋名、默默效力,铸就了共和国的“核盾牌”。以西安交通大学“西迁人”为代表的老一辈知识分子胸怀“党让我们去哪里,我们背上行囊就去哪里”的理念,从繁华的上海大都市远迁到艰苦的大西北,表现出崇高的报国情怀和奉献精神。进入21世纪,以黄大年、李保国、南仁东、钟扬等为代表的新一代知识分子“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感人事迹和爱国情怀,树立了新时代人才的光辉典范。他们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知识分子的楷模。他们所表现的爱国奉献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绵延不绝的动力源泉。进入新时代,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爱国奉献的优秀人才。没有一支矢志爱国奉献、勇于创新创造的优秀人才队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难以顺利实现。面对新的征程、新的使命,更加需要在广大人才中大力弘扬爱国主义传统、激发忠贞报国的民族情怀,坚守正道、追求真理、甘于奉献,坚持将个人的人生理想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洪流,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奉献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奋斗中。
  大力弘扬爱国奉献精神是新时代人才引领创新发展的必然要求。新时代是从富起来走向强起来的时代,是人才引领创新发展的时代。中国如果不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新旧动能不能顺利转换,就不能真正强大起来。强起来要靠创新,创新要靠人才。牢固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我国进入创新驱动发展时代的必然选择。当前,我国正处于由大向强发展的关键阶段,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当今世界,
  国与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是科技创新实力的比拼。与世界强国相比,我们的基础研究还不够深厚,原始创新还不够坚实,在很多领域尚处于“跟跑”地位,有些关键核心技术、前沿引领技术还不能自主可控,还有一些“卡脖子”领域还未取得有效突破。在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广大人才的创造激情和创新精神显得尤为重要可贵,也迫切需要广大人才树立报国志、弘扬奉献精神,勇立潮头、引领创新,建功立业新时代。举凡世界级、国家级的科学大工程、百年大功业,皆需一代代人的接力拼搏,更需个人毕生心血的竭力付出。“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攀登知识和创新的高峰,离不开吃苦不言苦、知难不畏难的进取精神,既要志向远大,也要意志坚强、更要甘于奉献。今天,围绕经济竞争力的核心关键、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国家安全的重大挑战等方面的创新实践,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难度更大、任务更艰巨。如果缺乏坚忍不拔的意志、无私奉献的精神,没有一股“于满是荆棘的荒野里踏出一条路”的闯劲,就难以取得新突破、开辟新天地。“种子专家”钟扬扎根青藏高原16年,“吃最苦的苦”,为未来留下了4000万颗种子;“高铁二等座院士”刘先林两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背后是他年近八旬依然“永不停歇”的工作身影。科技创新没有捷径可走,如果没有“春蚕到死”的奉献精神,就不会有“柳暗花明”的创新成果。“鱼无定止,渊深则归;鸟无定栖,林茂则赴。”进入新时代的中国正大步走进世界舞台的中央,为一切有志于创新创造、成就梦想的人才提供了广阔天地。我们也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更需要广大人才树立雄心壮志、报国志向,靠无私奉献、不懈创新掌握关键核心技术,锻造大国重器,争取战略主动。
  弘扬爱国奉献精神是铸就新时代人才奋斗者特质的迫切需要。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伟大事业需要持续奋斗。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尤其需要广大人才矢志不渝、持之以恒地不懈奋斗。要奋斗就会有牺牲,就要付出代价,就要不畏艰辛、甘于奉献。许多情况下,为国建功,需要舍弃一己之名;为民谋福,需要舍弃一己之利;为成大业,需要舍弃一己之荣。在个人与集体、小家与国家的考验面前,“两弹一星”的元勋们,为了国强民安,义无反顾地抛弃个人功名,作出了无私奉献。当年,留美博士邓稼先归国后,中央安排他做“国家大炮仗”工作时,他毫不犹豫地表示“听从组织安排!”沉潜在荒漠中默默奋斗了数十年,连妻子也不知其去向。著名核物理学家王淦昌,在国家需要他舍弃个人的研究方向时,他坚定而深沉地誓言:“我愿以身许国!”他化名“王京”,神秘地“失踪”了17年。这种默默埋名,为的是国家重器的一举成名;这种默默无闻,彰显的是献身国家利益的奋斗者精神。这些“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英雄,正是托举中国梦的民族脊梁。爱国、奉献、奋斗、使命、担当已成为新时代的热词,也成为新时代人才的精神内涵和行为特质。爱国和奋斗从来都是紧密相连、相辅相成的。要想建功立业,爱国是方向,是前提;奋斗是体现,是结果。黄旭华,为了祖国的核潜艇,30年隐居大洋荒岛;林俊德,为了祖国的核试验,52年扎根戈壁大漠……他们甘心做“沉默的砥柱”,以奋斗彰显报国至诚,是真正的优秀人才、大写的科学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历程是长期的,也是曲折的,更需要各方面优秀人才始终弘扬爱国奋斗精神,“把为党和人民事业无私奉献作为人生的最高追求”,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途上建功立业。要加快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最大限度把广大人才的报国情怀、奋斗精神、创造活力激发出来。要深入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引导广大人才在新时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自觉把个人理想追求、创造价值融入党和国家伟大事业中来,激励广大人才立足岗位,胸怀祖国、艰苦奋斗、开拓创新、无私奉献,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最艰苦的岗位建功立业,不负人民期望和时代重托。要广泛宣传表彰爱国报国、为党和人民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激发知识分子和广大人才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做新时代的奋斗者、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智慧才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海南省定安县人民政府  主办单位:定安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中共定安县委宣传部、定安县新闻办公室  技术支持:海南信息岛技术服务中心

联系电话:0898-63839885(政府办)  0898-63830722(新闻办)  电子邮箱:daxxwb@163.com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63830722

琼ICP备11000377号-3  政府网站识别码:4690210001  琼公网安备 46902102000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