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定安旅游 > 游在定安

文笔峰:横空出世落乾坤

  • 时间:2005-10-14 00:00
  • 分享到:
  • 【字号


文笔峰(节选)
炎洲穷灭没,岗峦互参次。
卓矣文笔峰,山曾拔平地。
壁立无因援,绝(山献)削如刺。
丹梯入鸟道,秀色天门侍。
始历尚逶迤,望望转穹邃。
阴洞引奎芒,石几绣霞帔。
明·王弘诲

    阳春三月,记者慕名踏访了历史上曾经辉煌的定安文笔峰。


    上山顶,入村庄,查史料,看文献,访乡亲。透过那永不改色的峭岩奇石,考察那历经百年沧桑的故居祠堂,翻阅那一代名流的文宝遗墨,记者仿佛看到了昔日的文笔峰是何等的风光!


    让我们随着倒流的时光,去探访文笔峰那悠远的历史……


    皇帝钦定的皇家宝地


    横空出世的文笔峰位于琼岛东北部定安平原,形像笔架,原名尖岭。


    孤峰横空落乾坤。文笔峰像一座飞来峰,不知从何处飞来,飞累了忽然落在一片原野间,它虽不高,只有百米多,但在四周田野的映衬下显得清秀挺拔……奇特的是在原野远处,文笔峰的东西南北四方各有距离均等的一座山岭,与之遥遥相对,像四个门神,而文笔峰被相拥在他们中间的一个大盆地中。古今多少来访者,皆惊叹这座孤山平地拔起的神奇,若登峰望远,则有把大地踩在脚下,青云直上之感。不禁吟一句:山不在高矣!


    文笔峰的地质表层迹象也十分奇特。位于它东西两侧的乌盖、金鸡两岭,都是连片覆盖的喷出玄武岩;南北对向的龙门、旧州两岭,也是火山岩,而地处四岭正中的文笔峰却不是火山岩,其岩层上粗下细,沉积层纹理十分清晰,具有明显的水成岩特征,特别是显露在峰顶、被当地人称为“芋仔饭”的岩石,更是令人寻趣不尽。


    这些石头,像“芋仔饭”一样,由各种色泽不同的小蛋石和细沙混凝而成,坚固异常,没有纹理,无法直切,强力敲碎,蛋石就会掉出来,这些蛋石与河流中长期被水冲刷、磨掉棱角的蛋石一模一样。据此,有人认为,文笔峰是从地下河中冒出来的,与珠穆朗玛峰一样,越冒越高。如果说喜马拉雅山的珊瑚化石,证明了它的地质年代,那么,文笔峰没有类似发现,这其中除了该水域没有珊瑚虫外,可以推测,文笔峰是早于喜马拉雅山冒出地面的,因为火成岩的形成仅有两三百万年,而水成岩则形成于一亿三千万年前。


    据史书记载,大约1200年前,文笔峰还是一座人迹罕至的小峰峦。唐朝末期,咸通五年(864年)唐兵进攻黎母山,李将军率兵从琼山府城出发,途经这座无名小山峰时,发现该山气势非凡,登峰极目,感叹不已,于是上奏懿宗皇帝钦定,命名李家岭,并以李家岭为中心,横直三十里划为行政区域李家都,据为皇家宝地,载入史册。未建县先建都,无人迹先行政,奇迹般的宝地传闻为世人所垂涎。后来,与李唐王朝分庭抗礼的南汉国民众捷足先登,移民到李家岭,以国为名建立南汉村;远在福建的闽国也争先恐后,移居此地,以年号为名建立永隆市(今居丁下市);早先入琼的汉人,亦纷纷流入李家都。短短几十年时间,李家岭即兴旺起来。从此,这座出世不凡的独秀山峰,成为钦身治世的宝地,每每接受新知事的朝拜,造福人间。


    有许多美丽的传说


    李家岭的命名,给定安带来了生气。汉人源源迁入,岭南有李家岭,岭北有石根塘,沿着巡崖溪、居丁河,陆续出现汉人村庄,仙沟、居丁成为汉人的定居点。


    在定安民间,有这样一个妇孺皆知的美丽传说:


    北宋时,琼山县五原乡有位姓葛的神童,12岁起修炼洞玄雷法,法号白玉蟾,是个“蓬头跛足、服气餐霞”的怪人,他“非道非释亦非儒,读尽人间未读之书;非凡非圣亦非士,识破世上未破之事”,他朝思暮想离开肮脏的世界,寻求清静的天堂仙境。


    一天,他慕名来到李家岭,登上峰顶,有似超凡脱俗:身置云层,面朝天门,耳闻天鼓,目极千里,脚踏彩霞,手招群星,不是仙境胜似仙境。他舒了一口气,望着插入云天的一块上大下小、蛇蛤未到人畜不近的平顶峭岩,宛如天梯第一阶,于是运足气功神力,踏陷垫石,飞跃天梯台阶,朝叩天门,大笑三声,便登天成仙去了。现存山顶偏西有一洞口,俗称“石门”,仅容一人从此穿过。最大一石,危居其巅,周围数丈,高丈六七,其垫石上一双尺余长的脚印清晰可见,传说就是白玉蟾留下来的。


    这里还有一个关于南渡江和文笔峰的有趣的传说。


    据说,很久很久以前,海南岛是和雷州半岛连在一起的,过路来往的商贾车辆往返不绝。可是,在一个风雨交加的深夜,惊天动地的海浪冲垮了那条海上唯一的通道,过往的人们只好乘舟而去,备受风浪颠簸之苦。


    不知何年何月,一个后生仔风餐露宿,饮树上玉液琼浆解渴,吃山间佳果充饥,长得像树墩般结实。他目睹商贾受天堑之阻的烦恼,耳闻人们泛舟往返的惨景,萌发了填海修路的念头,他跨越了七七四十九条溪涧,穿过九九八十一座丛林,砍回千古花梨木削成扁担,寻回千年古藤,编好了簸箕,挑土造路。


    树上的绿叶青了又黄,黄了又青,寒来暑往,藤编的草鞋不知穿坏了多少双,眼见即将成功。他的事迹感动了天上的玉帝。在一个夜间,当他走到仙沟时,只见乌云翻滚,平地里雷声大作,扁担“咔嚓”一声折断了,他气得把扁担一掷,把前边的那簸箕土用脚一踩,气呼呼地走了。不料想,被他所掷的那条扁担,化为滔滔不绝的南渡江,而那两簸箕土,则分别化为尖岭(文笔峰)和饭瓢岭(旧州岭)。从此以后,南渡江就从尖岭北面、饭瓢岭西面款款流淌,一泻入海。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李家岭美丽的传说数也数不清,它以皇家宝地问世,名声显赫,而白玉蟾和南渡江的传说,更增添了它的神奇色彩。连大清朝康熙皇帝也要把他心爱的皇妃安息在文笔峰山麓的东坡脚下。


    一代又一代名人贤士


    李家岭被神化后,名声大振。据史料记载,明朝弘治元年(公元1488年),两广总督按察司副使陈英视察定安,得知李家岭的神奇后,便亲自率领群僚,征募民力,修尖峰顶,改李家岭为文笔峰,大兴文风以振文运,并将岭南的李家村改名文头岭,岭北的石根塘亦改称文锦堂。


    文笔峰得名后第26年(公元1514年),峰西的小山村出生了自号刚峰的海瑞(后迁至琼山府城)。又过了28年(公元1542年),峰北龙梅村举世奇才王弘诲降世了。


    海瑞、王弘诲的出生以及事业上的成功,被人们传为文笔峰的荫庇。从此以后,文笔峰成为定安文化的象征。每到定安的文人墨客,无不登峰领略奇观妙景,挥毫写颂篇。许多举人进士贡监生员,都将自己的成功托附于文笔峰,不少人竟以峰名为别名,以期藉励。同样,先辈的成功,又激励了一代又一代学子。明末清初,定安出现了求学读书的热潮,仅以清朝论,全岛有178人中举,定安就占 31人,中进士的30人中,定安也有8人,还出现了一甲进士及第张岳崧探花郎,按比例算人数论拔尖,定安均居全岛第一位。明清两代,国史公认的“海南四大名人”丘浚、海瑞、王弘诲、张岳崧,除丘浚外,其余三人均出生于定安。明嘉庆帝欣闻偏隅之乡,竟如此文光翰气,特赐匾赞誉“何地无才”。


    文笔峰以其特有的神奇,吸引了众多的文人学士,数百年来,人们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沐浴着文笔峰的灵气,青年求读者,不惜跋涉,纷纷登峰远眺,虔诚祈祷,接收洗礼,逐成习俗,延至今天,县内学生也喜登文笔峰。


    文笔、文笔,文是才华,笔为正直。定安历史名人正直无私,毫无媚骨。海瑞冒死直谏,上疏指责嘉靖皇帝迷恋道事、不理朝政,触怒龙颜,被廷杖重伤,打入死牢;王弘诲身为副主考官,不忍宰相张居正舞弊,将两个不成才的孩子塞入进士榜,便写了《火树篇》、《春雪歌》加以嘲讽,被贬官8年;张岳崧纂修《明鉴》,违背嘉庆皇帝的旨意,不做指鹿为马的奴才,被革职为民,赶出京城。


    历史自有公论。嘉靖早死,海瑞得活,官升吏部左侍郎,他整肃官场,实施廉政,至今在江浙各地还留有佳话;张居正倒台,王弘诲官升礼部尚书,掌管南京教育事务,造就了大批人才,得到万历皇帝嘉许“三朝硕士一代伟人”;嘉庆帝驾崩,张岳崧复官,授权御史,任湖北布政司使,治理长江水,为人民立下汗马功劳,得到道光皇帝四次召见嘉奖。


    王弘诲身为教育家对海南教育非常重视。万历四年(公元1576年),鉴于琼州士子赴考旅途遥远,跋涉艰苦,渡海又有风浪之险,他特上《奏改海南兵备道为提学道疏》,请求改海南兵备道为提学道,让琼州士子能在海南就地考试。奏疏得到万历皇帝的允准。这便是海南民间所说的“奏考回琼”,它对海南文化教育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后来,全岛14县的员生、童生集资,在定安县城东门为王弘诲修建生祠(人未死就修建的纪念馆称生祠),以纪念他的功德。


    峭岩奇石尽觅神仙踪迹


    “孤峰横空落乾坤,紫黛凝息南丽湖。


    飞天灵石堪世惊,非凡景致烙仙踪。


    百纳鉴史青犹在,絮言低语致清风。


    朗心凝眸放眼去,万波林海碧云天。”


    这是一位游人近日游览文笔峰后写的一首诗。


    文笔峰,面积仅3平方公里,海拔180多米,实际高度仅百米,是海南岛东北部独秀山峰。山矮峰高,地少色多,景观离奇,气派雄伟。每当秋末冬初,山腰间缕缕烟雾缭绕,山顶上一派迷雾,像靓女披上面纱,更增添了神秘色彩。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给文笔峰留下一处处富有神奇色彩的景点———


    岭顶上有一口直径近1米的石池,略呈现盆状,不管晴天还是下雨,池中始终保持着半池清水,相传是仙人的浴池,称为仙池,也叫天池。


    岭脉南侧的半山腰上,有一间简朴的“仙娘子”房,面积约六七平方米,房间有一张面宽而平滑的石床,传说是仙人憩息的地方。


    距“仙娘子房”南北34米外,有“酒杯”云洞和一张“石酒桌”,桌上有9个光滑的窟窿,窟窿的形状、大小都与古代普通的无耳酒杯相似,它们依次排在桌沿西边,各自的距离都大致相等,传说那是仙人摆宴席的地方。


    通向“仙娘子”房的下面,有一个20多平方米的“通天洞”,离通天洞不到20米有一个金银缸,长3米、宽2米的石板上,人站其上,只要脚轻轻一踏,便发出嗡嗡的声音。


    岭脉北侧半山腰有一“通海洞”,山顶上还有可供8—10个人席地而坐的三四个仙石桌和“望天桥”。


    龙首龟背石,仿佛天外来石,游人远瞻近赏,皆可感悟龙脉“潜游”之妙……


    平地突起,孤标天柱,登上峰顶环视四周,全无障目,有如航海,海天相连,地平一线,海阔天空;又如航天,鸟瞰大地,溪涧绵延,农家烟雾缭绕,一派美丽的田园风光,让人心旷神怡。此时此刻,云花自吐,灵感闪现。啊!天地最大唯我独高,乘六龙,游天下,才智焕发,妙哉!夜景到来,文笔峰又有另一番景色:太阳未出,启明星先到;太阳落山入黄昏,长庚星又来临。仰头看星光,俯首见黑暗,唯我自明,自高自明才智昂然。文笔峰,日乘六龙餐翰气,夜沐文光吐灵感,茅塞顿开,一通百通。


    文笔峰不愧为人间仙境,它秀丽的景色,被古今中外人士所赏识。每逢九月九,人们备足果酒,登高赏景,与天同乐。站在峰顶,仿佛可伸手托月,举手摘星。耳闻阵阵天宫琴声,人若置于仙境,飘飘然。


    开启尘封慧造文化旅游圣地


    由于种种原因,历史上曾经辉煌一时的文笔峰后来逐渐衰落了。


    文笔峰历史悠久,她是海南人文景观的一个缩影,这里沉淀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诞育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名人贤士,传诵着众多美丽精彩的人物和民间神话传说。人们引以为自豪的,并不局限于回顾人文理念的历史和过去,人类之所以能进步与发展,关键在于不断地求索进取,以及对文化科学的传播、发展和延伸。沉淀在文笔峰及海南的人文内涵,并不能凭借史料及民间传说这样一种狭窄的空壳载体,去显耀过去的历史,而应精心营造激发新一代文化贤人、科技能人的大观园。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一些有识之士倾心文笔峰,他们试图打开历史的封尘,兴建“文峰胜迹”文化景区,充分体现“文光翰气、重德崇儒”的文化主题,突出“踏青山,觅仙踪,树德励志,陶冶情操”景观特色,将文笔峰建设成一个集旅游、观光、休闲、青少年科普教育为一体的现代文化旅游景点,引导人们来此休闲度假、陶冶情操,培养后人好学上进、廉洁人生,为社会奉献自我的高尚品德。


    他们总结了文笔峰丰富的文化内涵,提出了“重德崇儒,树德励志,陶冶情操”的主张,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这种思想文化,恰恰又是我国现阶段治国安邦所大力倡导的、全社会正在呼吁的“以德治国”方略的基本思想。


    文笔峰,峰峦独秀鹤立鸡群,人才拔萃!


    文笔峰,长寿亿万年,人才留千古!


    (此文采写过程中,得到了杨释笑天先生、涂香林先生、吴行诲先生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 主办:定安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定安县旅游发展委员会
  • 地址:海南省定安县兴安大道人民政府办公大楼
  • 电子邮箱:dinganlyw@163.com
  • 琼ICP备05000041号    政府网站识别码:4690210001
  • 琼公网安备 46902102000016号  
  • 技术支持:海南信息岛技术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