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定安旅游 > 游在定安

定安见龙塔:屹立风雨沧桑 海南现存古塔

  • 时间:2005-10-13 00:00
  • 分享到:
  • 【字号


    当车行至东线高速公路定安段仙沟路口时,在西南方,远远地就有一座塔撞入视线。塔平地突起,与周围景物形成鲜明对比,它孤标天际,气势不凡。
  
  这就是定安有名的见龙塔。行至塔下,仰目而视,七级高塔使人颇感渺小。青灰的塔砖、古朴的塔基、褐色的葫芦顶以及塔身上随风摇曳的杂草,让人顿感岁月流逝的沧桑。
  
  听说以前岭上原本无路可行,见龙塔就处杂草和坟冢中。经过当地政府近年的修缮和保护,眼下,四周已是绿树成荫、鸟语花香,见龙塔恢复原本真面貌,成为定安一景。
  
   “见龙”一语出自《易经》,其本意是祈求出人才。久而久之,定安人根据塔名赋予它颇有神奇色彩的传说
  
  塔本是一种风格独特的佛教建筑形式,起源于印度,原名Stupa。传入中国以后,被译为“浮屠”(因为是音译,所以也有译为“浮图”)。佛教中所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图”的“七级浮图”就是七级佛塔。到明清时代,塔被完全中国化,已不再是高僧的坟墓,而成为地气、灵气增加的象征物。
  
  见龙塔又名仙沟塔,位于定安县城东南约7公里的龙滚坡上。塔由砖石砌成,共7层,高25米。依《易经》八卦设计为八面体,墙上分别纹印着“日、月、星、辰、天、地、玄、黄”等字,底层正门刻着“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等字,今仍清晰可辨。见龙塔共设有28个实门,门的设置很科学。每层有8个实门和假门,其中第1层实开东、西、北3个门,其它5个门都为假门。第2层则与第1层刚好相对,实开5门,虚开3个假门。这样虚虚实实交错而上,预防塔身纵向开裂。楼阁式塔的内部是空心的,塔内壁设有砖梯,通向各层。整个塔并无任何现代建筑材料,没有水泥、没有铁钉,没有支架。一块块塔砖在糯米等原始建筑材料的粘合下累叠成塔,200多年来,任凭狂风、雷电的肆虐,屹然矗立。
  
  据史料记载,见龙塔始建于清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知县伍文运、绅士林起鹤等捐资建筑,因资金缺乏,半途停工。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知县吴先举邀请绅士捐资续建而成。塔名“见龙”,是据易经“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句而命,其本意是祈求出人才,显而易见是风水塔。久而久之,定安人赋予它颇有神奇色彩的传说:塔竣工时,一条巨龙驾着五色云彩出现在龙滚坡上空,兆示此地风水极佳。
  
  对于此传说,气象专家解释说,定安龙滚坡一带是我省有名的雷电频发地区,由于该地区多坡岭和湖泊,在其上空容易形成水雾而导电。每年6月至8月,雷电很多,史志上有关人畜被雷电击毙的记载很多。因此,建塔时出现所谓的龙滚风现象,可能缘于该坡地雷电较频繁的闪现。而电闪雷鸣在民间往往是传说中的巨龙正在腾云驾雾、呼风唤雨。
  
  历史的偶然与必然增添了见龙塔神秘色彩,文人墨客每到定安,无不登塔领略奇观妙景,挥毫作颂
  
  有人说,见龙塔与南面的文笔峰遥相呼应,构成定安的文脉。从见龙塔建造人林起鹤这首诗中,看得出定安人对人才祈求的热情:
  
  擎天一柱突崔巍,耸入云霄接紫微。
  
  文笔南离先焕彩,浮图东巽复光辉。
  
  神龙应运腾空见,阳鸟乘时渐陆飞。
  
  瑞兆题名欣叠叠,人才蔚起绍前徽。
  
  走进塔中,古人高超的建塔艺术将塔的文化内涵表现得淋漓尽致。塔身中空,站在塔基正中间抬头仰视,一眼可望至塔顶,有“通天”之感。
  
  见龙塔建成后6年(公元1773年),在定安高林村,海南探花张岳崧降世了。而定安历史上仅有的2对父子进士———张岳崧与张钟秀、王映斗与王器成也都出现于见龙塔建成后。并且据史料记载,父子进士在海南历史上仅有7对。
  
  文化研究专家关万维称,塔是一种外来建筑,因此修建塔的地方,说明该地区文化较为开放。明清之际,海南建有古塔的地区也正是海南能接纳岛外特别是内地文化的地区。无形中便形成一种巧合:那些修塔的地区由于能接纳较先进的内地文化,该地区文化也发展较快,于是在科举中较有成果。
  
  历史的偶然与必然增添了见龙塔神秘色彩,文人墨客每到定安,无不登塔领略奇观妙景,挥毫作颂。200多年来,人们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沐浴着见龙塔的灵气,青年求读者,不惜跋涉,纷纷登塔远眺,虔诚祈祷,接收洗礼,渐成习俗。延至今天,县内学生也喜登见龙塔。
  
  经过全面的规划和开发,历尽沧桑的见龙塔修复如旧、重现真颜
  
  据《定安县志》记载,定安县原有4座古塔:明代王弘诲告老回家后,建藏经塔来收藏图书,抗日战争期间,藏经塔被日寇拆除,将塔砖用于修建碉堡。王弘诲玄孙王展在文笔峰之巅建文笔塔,清代已坍毁。在定安县居丁镇,有一个小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被拆除。现仅存见龙塔于风雨中。
  
   1956年,经历了200年风雨的见龙塔西南角坍塌严重,附近农民将这些带有神秘色彩的砖拆回家建房,以沾灵气。当时,广东省文化局拨款对塔进行大面积修缮,见龙塔才得以保全。但“大跃进”与“文化大革命”时期,见龙塔再遭劫难。“那时候,见龙塔成为乞丐与流浪人的居住点,附近一些居民还在塔内养鸡鸭,整个古塔内臭气熏天。”定安县博物馆原馆长许荣颂心痛地告诉记者。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见龙塔才得以重新保护。1986年,被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并着手进行抢救和保护。1996年,定安县文化馆集资15万元对见龙塔进行修缮。但见龙塔上仍有人到处涂鸦,塔上自生的杂树根系也逐渐长大,严重威胁着塔体,令人心痛。2000年,定安县人民政府决定改变由政府一手包办保护文物的局面。实行与社会力量合作,对见龙塔进行全面规划、开发,发展旅游业,以开发促进保护。2000年8月起,海南塔岭旅业开发有限公司斥资6000多万元对见龙塔及其周围环境进行开发,清理坟冢、铺草植树、修缮古塔,历尽沧桑的见龙塔重现昔日风采。
  
  无论如何,见龙塔毕竟走出了历史性的一步,也许让这种新保护方式真正体现出功效来,还需要更多时日,历史的目光将继续审视这一切。
  
  (许荣颂先生、关万维先生为本文的撰写提供了大力帮助,在此表示感谢)
  
  海南现存古塔
  
  塔的最初用途是用来埋葬佛祖舍利的。塔由印度到中国,塔的主体发生了很大变化,渐渐由原来的实心坟墓变为空心楼阁。因此宋元以前多佛塔,而明清之际多风水塔。据史载,海南古塔建造总数不少于五十座,除定安见龙塔外,保存至今的尚有十余座,其中多为风水塔。这些古塔的存在,为海南文化添上特殊的一笔。
  
  涅(般木)塔
  
  位于海口市琼山区石山镇儒符村。是建造于宋代的佛教石塔,原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相传某氏妇人将其编草鞋所得,捐建此塔,因而又称“草鞋塔”。涅塔塔体置于6米多高、7米多宽的金字形塔座上,有二十五级石阶拾级而上,塔身高2.6米,呈四角形,内供佛像。檐角翘起,塔顶置覆钵和火焰般轮竿。
  
  美郎双石塔
  
  位于澄迈县美亭镇美郎村东南面,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屹立于两个山池中,相距20米。元代佛教舍利石塔,原为辑瑞庵前塔,庵毁塔存。相传乡人陈道叙为其二女建造,俗称姐妹塔。塔高15米左右,层檐7级,一座平面呈六角形,一座平面呈四角形。做工精致细腻,雕有佛像、莲花、象、狮、虎、马、麒麟及佛教图案等,两塔均有高大台基立于水中,周围设有栏杆、阶梯。整体构造协调、完整,细部设计、制作精美、凝重,堪为海南古塔中精品。明代进士唐绢为塔赋诗:“西竺原为舍利天,移来琼岛亦巍然。依稀两汉争雄日,仿佛双乔并立年。雁带晴岚过绝顶,月留清影蘸前川。白云已去伊谁主,草野满地芊。”
  
  妙贞塔
  
  宋代佛教墓塔,位于海口五公祠内。是信民王氏为善人妙贞所捐造。塔用整石雕成,实心,高1.62米,四方柱形,共三级,第一级刻覆莲斜出成檐,第二级刻仰莲、覆莲相背,第三级刻莲。塑形有北魏石塔痕迹,是海南现存古塔中最小的一座。
  
  聚奎塔
  
  位于琼海市塔洋镇。据史志记载,是由知县卢章建于明万历二十七年(公元1599年),塔体仿唐代建筑,风格细腻匀称。该塔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塔顶损坏,大学士王元臣曾修补塔顶一次。该塔7层,高20余米,正八边体塔身,楼阁式砖石结构。塔基、台、栏均以石砌,正面拱券门额嵌石刻“聚奎塔”三字。每级有龛及真假拱门交错,塔檐由四至六道棱角牙砖与线砖叠涩出檐,形成柔美流畅的抛物线外形,檐下倚角施以斗拱。2002年,塔洋镇政府出资18万元再次对聚奎塔进行修缮。
  
  文峰塔
  
  位于澄迈县马村区文大村北面。明崇祯六年(公元1633年)村民筹款建筑,全为石结构。四方形塔体,座西向东,塔共9层,高10.5米,宽4米,是海南现存唯一的9层塔。
  
  青云塔
  
  位于万宁县城东南两公里的山尾岭上,当地人又称为“山尾塔”。青云塔的前身是文魁塔,始建于清朝康熙五年(公元1666年),后因古塔年久毁坏,道光三年复修(公元1823年),并改名为“青云塔”。塔身采用檐式砖建筑,塔基呈六角形。青云塔共有7层,高约25米,塔墙厚度为2米。
  
  斗柄塔
  
  位于文昌市铺前镇七星岭,始建于明代天启五年(公元1625年),定安王弘诲督造。塔呈八角形,共七层,高12米。每层有拱门,螺旋上升。塔心空圆,直通塔顶,晴日登塔远眺,可望见雷州半岛轮廓。
  
  文笔塔
  
  位于文昌市清澜港,坐落于濒临大海的白沙地上,当地人民称为“白土尾塔”。该塔造于清光绪九年(公元1883年),为当地人潘运仁出资督造。塔高20余米,共有七层,有螺旋形石阶。2000年,遭雷击已倒塌,仅剩基座。
  
  迎旺塔
  
  位于三亚市东南15公里的深沟营岭上,建于“咸丰元年(公元1851年),知州徐咏韵同州人捐建”。迎旺塔于近代开始倾斜,被戏称为琼州比萨斜塔。此塔采用檐式砖结构建筑,呈六角形,共有七级,塔高约15米,显得小巧玲珑,古色古香。

  • 主办:定安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定安县旅游发展委员会
  • 地址:海南省定安县兴安大道人民政府办公大楼
  • 电子邮箱:dinganlyw@163.com
  • 琼ICP备05000041号    政府网站识别码:4690210001
  • 琼公网安备 46902102000016号  
  • 技术支持:海南信息岛技术服务中心